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二) 导游词文案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二) 导游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浩宇
景区导游解说词 865 分享



狮 冈 胜 览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二) 导游词文案


各位游客,这是一幢在外形上属于比较典型的欧洲巴洛克式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这幢建筑上有很多雕塑,有双狮戏球、麒麟、飞龙等,这些装饰都非常突出,非常生动,体现了建筑的一种动感,一种力度。它还用了柱式构图,这种柱式都是很有动感的,这些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另外,整个建筑的立面处理相当精彩,其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女儿墙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强的艺术性。尤其是方角窗与小弧型窗檐造型形成美妙的韵律感。这座建筑本身是近代化的东西,相对于中国农村自己原有的建筑,它是属于工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瑶里建筑上的一个发展。原来屋主名叫吴佣舟,他是一名因经营茶叶、釉果生意发了财,当过乡长的官商,并且出过国、留过洋,受过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所以,建了这样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此楼为什么取名“狮冈胜览”呢?从对面的狮山观看这个建筑,非常雄伟壮观,与周围建筑相比,如同鹤立鸡群,成为狮山的盛景;另外,站在楼上的洋台上品茗观景,瑶河风光一览无余,瑶里美景尽收眼底。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当然可以实现“好风临自至,明月不须期”,“日拥祥云护德门,春涵瑞霭笼仁里”的人生愿望了,故而取名“狮冈胜览”。
下面,请各位随我进入室内参观。这幢楼房是瑶里两百多幢明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徽派建筑,它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十分丰富的。
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合院式住宅,它的形式是四周的房屋被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又称为“天井院”住宅。瑶里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梅雨,夏季不太炎热,冬季较少阴寒。人口密度大,因而这里的合院,三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联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既保持了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与安静的优点,又节约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那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拴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撒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
这座住宅是基本的天井住宅形式,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两开间的厢房,即“三间两搭厢”。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整座宅居显得高大雅秀、古风盎然、书香扑鼻。这种住宅的主要部分是正房。正房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作堂屋,这是一家人聚会、待客、品茶对弈、吟诗作画和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堂屋的开间大,前面空敞,不安门窗与墙,使堂屋空间与天井直接联通,利于采光与空气流通。堂屋的后板壁称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可通至后堂。太师壁前面置放一长条几案,案前放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在堂屋的两侧沿墙也各放一对太师椅和茶几。请看这张八仙桌,桌面是由整块樟木制成的,长成这么粗的樟树至少要一千多年,可见这张桌子是十分珍贵的。有声望的家庭,正屋往往还取名为某某堂、某某屋,这些书刻堂名的横匾悬挂在堂屋正中的梁下。整座堂屋家具的布置均取对称规整的形式。太师壁上挂的是一幅很大的由清朝有名的山水楼阁界画家袁耀画的“山水”中堂画,画中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松枝虬蟠,苍茂古朴,画面取“奇峰秀峦、世代平安”之意。中堂画两侧是一对楹联条幅,上幅为“雨树梅花一潭水”,下幅为“四时烟雨半山云”。吴氏的居住地古称梅潭,吴氏又称梅潭吴氏,这两幅条幅概括了这里的风景意境,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主要的家具,它做功讲究,附有雕饰。桌上东侧置放一托底花瓶,西侧摆设一古镜,取谐音“东平(瓶)西静(镜)”之意。中间摆放一古钟,准点自鸣,与东西瓶镜的摆设,共同组织“终身(钟声)平(瓶)静(镜)”的意韵。古钟两侧各有古瓷“帽筒”一个。古人戴瓜皮帽,回家即脱帽放在帽筒上。他人来访,从帽筒上有无帽子,便可得知主人是否在家。也有的家中几案正中供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狮冈胜览的主人比较讲究,在堂屋两边侧墙上也有挂书画,内容为雪韵、秋趣、欲雨、花径和春、夏、秋、冬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山水题材。按照习俗每到逢年过节,就将中央的八仙桌移至堂屋中央,摆上各式供品,家人面对几案上的祖宗牌位行祭祀之礼,或者把供桌移到前檐下,在堂屋内面朝天井拜祭天地神仙。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都在堂屋里行拜寿辰和新婚之礼,并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堂屋,按习俗做道场。所以堂屋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堂屋两边,正房的次间为主人的卧室。卧室的门不得直通堂屋,前面只有一扇小窗,窗户正对着厢房,卧室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在较大的天井院,卧室的窗虽然可以面朝天井,但为了内外和男女有别,在将窗台设得很高,窗棂做得复杂,而且还是里外两层,外层叫做“窗衣裳”,雕有精美的镂空雕,既可以装饰,又使卧室内外相互不能看见,所以,窗户成了正屋、廊下的两件装饰品,起不到真正窗户的作用。卧室的门也设在夹道内,妇女与小孩只能通过夹道走到后堂,不能穿行堂屋见到外人。天井两侧的厢房也可作卧室,也可作它用。二楼由于层高低,夏日炎热,冬日寒冷,因此,多用作贮物。家庭人口多时也可作卧室。
天井是天井院很重要的部分,它的面积不大,宽度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而长只有厢房之开间大小,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部分只剩一个天窗了,但是尽管这样,它还起着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聚集和排泄雨水以及吸除尘烟的作用。由于天井四面房屋门窗都开向天井,在外墙上只有很小的窗户,因此房间的采光主要来自天井。四面皆为二层的房屋围合成的天井高而窄,具有近似烟囱一样的作用,能够排除住宅内的尘埃与污气,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天井四周房屋屋顶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向天井,经过屋檐上的雨落管排至地面,再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泄出宅外。出于留水蓄财的风水愿望,石板下的地沟共为九曲十八弯。屋主人每当下雨之际,待雨水将屋顶瓦面上的脏物与尘土冲刷干净后,即将落入天井之水用导管灌入水缸,这种被认为比一般井水更为纯净的天落水专门留作饮用。从风水上讲,瑶里四面环山,天井也是仿造山川形式而建造设计的,名为“可见天日”。这种四面屋顶皆坡向天井,将雨水集中于住宅之内的作法被称为是“四水归一”,“肥水不外流”,是一种“暗室生财”的风水观念,对于把水当作财富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另外,人常说“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从这句话中,又可以看出“四水归堂”与人丁兴旺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人丁”是非常重要的,难免要渗透到建筑形态上。天井还有着“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井把大自然融入了院落,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将日月星辰,尽收眼底和心中。最后,狭小的天井还能防止夏日的暴晒,使住宅保持阴凉。你们看,这小小的天井包含了多少理念和用途呀!这的主人还在天井里设鱼缸,置放花木石景,使这小天地更富有情趣了。
接下来,我在这里要特别向各位介绍一下瑶里的木雕艺术。各位可能都知道徽州的三雕艺术,它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瑶里“三雕”同样十分出色,这幢居室内的木雕堪称是艺术珍品,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雕刻工艺,都十分精湛。特别是厢房正上方取材《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和《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大战黄飞虎”两幅木雕,雕刻深达四寸,画面多达七层,是木雕中的珍品。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文物。所以,在参观的时候,敬请各位不要用手去触摸木雕,以防损坏。
瑶里木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到极盛。明代雕刻粗犷、古朴,一般只是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以后,随着民间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徽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作品中亭台楼谢,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汇于同一画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瑶里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结构,尤以使用木料居多,也就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在这间屋子里内,窗楹、栏柱,以及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处不有。
瑶里木雕的题材十分广泛,深入浅出地从多角度表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特征,归纳起来,大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孝道:“孝顺”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历代帝王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把孝道作为教民立身之本,建国安邦之基。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形态。孝道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美好的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2、累世同居:“累世同居”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聚族而居,这是宗法社会的基本结构,家庭、家族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3、忍让:忍让、谦和代表了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4、崇帝:木雕题材中很多是表现尧帝、舜帝和周文王内容的崇帝作品。
5、恩荣:是对宗族中出类拔萃人物的歌功颂德。
6、忠义:“忠”是封建伦理的中心思想,也是统治阶级对平民百姓的精神禁锢,这一思想通过民间艺术得到了广泛、持久的传播。
7、冠礼:冠礼有多种造型:第一种是一群少年跳着举一顶冠《跳加冠》,意指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第二种是几个官人围着一顶官帽,叫做《冠带传统》,意指要把官职世袭下去,世世代代做官;第三种是几个上年纪的人围着一顶官帽或衣带,这叫《荣赐冠带》,这反映了古代的敬老制度,由官府在民间对德高望重的老人推行的封官嘉奖制度;第四种贺官,刻了一个满脸得意穿上官服的人,身旁一人托着一顶官帽《弹冠相庆》,指朋友做了官,也可以沾朋友出仕的光,期待自己也早日出仕;第五种,着官服者一手托着官帽《加官》,另一手上托着爵《进爵》,意指加官进爵的愿望;
8、读书及第:表现中举、及第内容,意指《学而优则仕》。
9、福禄寿:福指福运,禄指俸禄,寿指长命。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材;
10、小康之世:儒家典籍《礼记》中将小康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一个有礼制的、生活富足的社会,既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也符合黎民百姓的愿望。在木雕里,许多作品刻画了这种理想中的小康社会里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上述的几个内容,许多流行小说,戏曲,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也成为民间木雕中经常采用的题材。当然还有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瑶里木雕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的地方。首先,构图严谨合理、画面流畅舒张,造型生动有致、刻风粗犷古朴。其二,主题明晰。往往是直奔主题,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或事件的特征,用十分简约表现方式,勾画出重大事件,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艺术感受。其三,利用特有的光影进行造型。这里的民居都是内向型结构,木雕在民居中间天井的四周,唯一的光源就是天井泻下来的散光,在这种光源条件下,木雕艺人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利用光线进行创作的经验。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浮雕或圆雕作品,为了使人物部分更突出,上面大半部通常雕得很深,下面部分则较浅。在光线的投影下,人物影影绰绰,会产生一种动感。下部浅部呈弧线斜坡与外框衔接,上下深浅对应。其四,有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如表现春、夏的立意,可以将一朵牡丹或一株莲花雕得比人还要大,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另一种是隐喻,有的是以物喻人,像“暗八仙”,用八仙的法宝比喻八仙;有的是以物喻意,如石榴表示“多子”,仙佻表示长寿;有的用谐音比喻,蜂窝与猴子表示“封侯”等等。其五,注重装饰效果。瑶里木雕十分讲究画面的装饰美,这种装饰美首先体现在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上,无论是复杂的构图或简单的画面,总能看出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的律动。它们不拘泥于客观现实,一切服从装饰美的需要。其六,不拘一格的材质纹理。瑶里木雕在选材上是因材制宜,几乎所有的木材种类都可用,如柏、檀、樟、梓、银杏、榧、楠木等等,甚至其它地方根本不用的松树、杉树都可用于雕刻,有些则有意利用木材的肌理来造型,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与一体,表现出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追求。
做了这么多关于瑶里木雕的介绍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里的木雕作品。狮冈胜览内共有一百多幅木雕作品,所以有人形容这座建筑是一本刻画着岁月的书,是一座演绎古代名著的大戏台。这些雕刻主要取材于四大名著、古典戏文以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
首先,请看这幅《佘太君百岁挂帅》(进门右厢房第一幅)。相传北宋初年,杨六郎被困三关,其母佘太君年近百岁,见朝中无良将,便自讨令箭挂帅出征,用杨令公的金刀劈开三关,救出杨六郎,得胜还朝。它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忠良”的故事。
再请看上面这幅名为《四郎探母》的木雕。相传杨家将金沙滩赴会,遭奸计惨败后,四郎杨延辉流落番邦,改名木易,被肖太后之女铁镜公主相中,招为附马。一日,四郎闻知母亲佘太君统军到了三关,四郎见母心切,而苦于没有出关令箭,在万般无奈之下,将自己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主。公主得之后深明大义,偷得肖太后的令箭,送夫出营探望母亲,以尽孝道。
这幅是《黄忠三射关云长》。三国时,关公奉命兵进长沙,长沙战将黄忠迎战。由于黄忠坐骑长久未经战阵,交战时,马失前蹄将黄忠摔落下地,关公以义为重,不忍伤害黄忠,叫黄忠换马再战。再次交战时,黄忠敌不过关公,乘马飞跑,背弓射出三箭,因念关公不杀之恩,前两箭皆为空弦,后因关公紧追不舍,第三箭才射落关公帽上之缨球,使关公受惊而止。这段至情至义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这幅《游龙戏凤》则向人们讲述了一个贞节村姑的故事。
大家再请看前厅第一条梁上的木雕,这幅木雕名为《郭子仪祝寿图》。郭子仪因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唐王封为汾阳王,并招其子为附马,是唐朝的重臣。郭子仪七十寿辰之日,文武百官、王公贵族均为郭王爷祝寿,连唐王也命太监送礼祝寿。作为一介平民,能封王封侯,可谓荣耀无比。在前梁上雕这样一段故事,是屋主希望子孙后代能像郭子仪一样,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中梁为《蟠桃会》,展现了在天宫瑶池为王母娘娘祝寿的蟠桃盛会。后梁是一幅《天官赐福》。这三条梁上木雕表达了屋主人“福、禄、寿全”的良好意愿。

当然,真正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就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进取,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屋主为了将这个道理告诫给子孙后代,特意安上了这四扇冰凌梅花窗。寓意着“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只有像梅花那样经历了严寒,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冰梅窗上面的“麟趾济美、凤毛呈祥”文字,正是屋主告诫子孙后代,只有“十年受尽寒窗苦”,才能“一举成名天下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表明了主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生态度,把读书入仕、读书做官作为他最高的人生理想。

在瑶里,许多木雕是以道教人物八仙为题材的,这是因为瑶里是一座瓷茶古镇,许多人以经商为生,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一种生意经和商业崇拜。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间厢房的窗楹上刻有暗“八仙”图案,即八仙所用的物事法器,如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吕洞宾的宝剑、曹国舅的檀板、韩湘子的竹萧、何仙姑的荷花、兰采和的花篮。商人求利,足迹天涯,这和八仙的情况十分一致。所以,崇敬八仙,并用他们的物事法器给予护佑,便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了。
这边窗楹上中心刻的向日葵,既代表了葵心多籽、子孙繁衍的传宗接代思想,也代表了他作为一个商人的心,是向着阳光的。向日葵四边分别为四只飞蛾,谐音代表“我”,左右各有两枚倒刻着的铜钱,直意是“钱倒(到)”,暗喻主人财源广进、四季发财,代表“生意”、“商”。他们合起来的意思是:我,经商、挣钱,内心光明正大,取财有道,不取不义之财”。充分体现了房主经商的准则,也正就是我们今天社会商业社会中所提倡的诚信原则。
这是《魁星点斗》木雕。"魁星"是"奎星"的俗称,据古书载,奎星是天上28星宿之一,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后又把“奎”化为“魁” 。过去奎星是一个鬼形的神像,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的“魁星点斗”。科举时代,据说“魁星点斗”为文运兴旺之兆,于是取“魁”字字形的会意,塑造了这么个似神的塑像。凡考举的士子们对 “魁星”都非常崇拜,每当秋闱开考之前,都要朝拜“魁星”。
这幅木雕取材于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段故事“张生跳粉墙”。书生张生在白马寺遇见崔丞相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门第的枷锁,最终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幅木雕就是张生在红娘的协助下,跳粉墙与崔莺莺相会的图案。有趣的是,这间屋子通常是主人的眷属所住的,选取这样一个故事,难道是主人希望家眷红杏出墙吗?当然不会。那是不是有所暗示呢?请大家看对面的窗棂图案,那冰凌寒窗正对应了《西厢记》中的一个对子:“春宵一刻千金阶,寒窗更守十年寡”。这不是对家中女眷的告诫吗?冲破礼教,将被世人不齿,如守活寡。那粉墙还敢跳吗?所以,这家屋子的主人尽管留过洋,受过西方思想的影响,但在文化上、在伦理观念上,就象这座古屋一样,只是作了外部西化的装饰,在内部依然是封建的、传统的。
中间一幅《岳飞大战金兀术》取材于《岳飞传》,记录了当时战争的场面,表现了“精忠报国”的主题。
通过这一幅幅画面,封建伦理的“忠、孝、节、义”在这样一间屋中,被诠释得多么淋漓尽致呀!关于这些精美的木雕作品就介绍到这里了。
这两边的厢房中陈设了明清以来民间使用的古床具。因为这些传统床具的床顶、床背和床头均用木板围成,故称“满顶床”。床前通常要挂帐幔,犹如戏台。床柱多用香榧木制作,因为榧木是数年花果同树而生,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头。床板常用7块,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饰比较讲究,左右两侧一般雕饰为“丹凤朝阳”,上牙板雕为“双龙戏珠”。床周栏板一般均雕有“凤凰戏牡丹”、“松鼠与葡萄”、“鸳鸯戏水”等精美图案,请大家观赏。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从这条通道向外走。与通道的相连的是厨房。徽派住宅中的厨房都不在天井院内,这是因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制度下的农村,厨房的功能比较多样,除做一日三餐之外,还要堆放柴草、舂米、腌菜、磨黄豆、压豆腐、喂猪食等等,逢年过节还要做年糕、酿米酒。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家庭饮食的作坊。既是厨房,也是雇工的餐室。有炉灶,有餐桌,也有猪圈。这样的厨房要建在天井院里显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住宅的厨房是利用规整宅地旁边的零星地段,建造一个单层屋紧贴在天井院的一侧,除有门与天井院内相通外,还专设直接通向街道的后门。下面我们将要去走后门,去参观古居“大夫第”,请跟我走。
大 夫 第
各位游客,走在瑶里的街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房屋的外墙都是用青砖筑成的,两个天井院之间为了防止一院着火,殃及邻院,都将山墙造得高出屋顶,随着房屋两面坡屋顶的形式,山墙也做成阶梯形状,称为封火墙。这里村落人口密集,有烟火千家之称,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防火是村落建设中为此为大的事情,房屋之间都有防火墙,以便失火时割断火路,防止火势的蔓延。这和北方的借山墙不同,它们都很高,远远地高出了屋顶,这也就同时兼备了防盗和防风的功能,而且,也是富足人家的一道心理屏障。最初的山墙非常简单,随着官宦人家的增加和财力上的日趋雄厚,防火墙的造型也渐渐丰富起来,有云型的、有弓型的。这样的线条,在山区明净的天空下,显得特别的舒展和明澈。墙头一般都做了艺术处理,饰以卷草如意之类的造型,这使它们看上去,就仿佛翘首长空的骏马。因此,这些防火墙又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马头墙”。这些马头墙高高低低的在屋宇中错落参差与众多的蝴蝶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显出一种特有的韵律美与和谐美,所以它又有一个民间化的名字“五岳朝天”。
由于人口密集,为了节约地皮,这里的天井院一座紧挨着一座,组成条条街巷,这些街巷也很狭窄,宽者三四米,窄的不足2米。于是高墙窄巷也是成了这里住宅群体的典型形态。这里有许多人出外做官衣锦还乡,许多商人游走四方,腰缠万贯荣归故里,他们置田地,盖新宅,却都只是在天井院里雕梁画栋以显示自己的权势与财富,然而却从不去改变这天井院规整的整体,最多只是在大门门头上增添雕饰,书刻上醒目的“进士弟”、“大夫弟”的字样。因为这形如堡垒的天井院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的家产财富需要保护,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妇女需要禁锢。这里的房屋是很少向外开窗的,即使开窗,也只在层楼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这主要处于防盗的需要,瑶里人外出经商的较多,留守家园的多是妇人、老人和孩子,在一个自足、封闭的建筑体系中,只能是靠这种手段来防盗了。所以,这些高大连片的天井院不仅是瑶里自然地理与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映显出中国封建社会家族的礼制与伦理道德。
我们现在到了“大夫弟”。它与“矿商富宅”吴用舟的“狮冈胜览”毗邻,却被规划选址在一步岭之下,以隐蔽的姿态,藏匿了它的富贵官气。“大夫弟”的屋主名为吴朝栋。清初时,吴朝栋在饶州府一带德高望重,很有才华,被清帝知道后赐封为“直奉大夫”,特准修建“大夫第”。不过,这个“直奉大夫” 并无实权,也没有朝廷的俸禄可拿,只是个空衔。是清朝政府在民间对德高望重的老人,推行的一种封官嘉奖制度的产物。
进 士 第
各位游客,当你们走在小巷中,可以看到瑶里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有个小屋檐,这叫“短檐”,这重檐习俗的形成还有个故事呢。据传,五代十国的时候,徽州一带是南唐后主李煜所管辖的地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亲征到了徽州,正当宋太祖抵达休宁县海阳城外的时候,天色突变,大雨将至,太祖便至一间瓦房处避雨,为免扰民,太祖下令不得进入室内,可是徽州民居的屋檐很小,远不及中原地带的屋檐那么长,加上这天风大雨急,众人都被淋了个落汤鸡。雨过天晴后,居民开门发现太祖此般模样,以为死罪难逃,跪地不起,太祖却未责怪,问道:这里屋檐为什么造的这么窄呢?村民答曰“这是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都是如此”。太祖便道:“虽说祖上的旧制不能改,但你们可以在下面再修一个屋檐,以利过往行人避雨”。村民一听,连称有理,于是立即照办,自此以后,徽州渐渐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瑶里建筑沿袭徽风,所以,许多民居也都是两层屋檐。
我们现在到了进士第。进士第是康熙庚辰年(1700年)进士吴从至所建。吴从至曾任河南大康县令、开封知府、工部都水司、员外侍郎,官至三品。在告老还乡时,修建了这座“进士第”安度晚年。康熙曾亲赐“贤良第一”匾幅,悬挂在吴家祠堂里,光宗耀祖数百年。请看这八字形的大门、仪门、等级阶、正堂的井字梁等,都充分体现了古代官宅的建筑风格,对考证古代官第建筑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